今天是:
文峰报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11-23 17:47:58   点击数:

    

      上帝赋予我们生命,有的人把这份恩赐活成一种常态,有些人却不止如此……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拼尽全力只为生存,但在优胜劣汰的残酷自然法则之后,人们同样将心中的美好希望描绘成一幅幅动人的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华夏诸神,高天原的别天津神……这些伟大的形象都是另一个年代的美好冀望。正如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所言,当人们已在物质层面,即温饱问题上得以满足时,便会涌现更多的精神需求。那么,在物质已大多充裕的现在,精神需求又呈现了怎样的色彩?

有的人两点一线,忙于应酬,让自己沉溺于觥筹交错的名利场上,用一副忙碌的外表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他们的生活仍然没有精神的润色,他们的生命仍是为了物质而奔波,他们活着,也只是活着而已。一如雨果所言:“人有了理想才能叫做生活。”,可当他们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别人身上,为了博得更多的眼球,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上等人”而拼搏努力、紧跟潮流的步伐、作秀的时候,在他们自己心目中,自己永远是一个懦弱而一无所有的“下等人”罢了。这不是真正的生活,他们只是生存在物质与精神夹缝中的傀儡罢了。

而理想,应该是一个人积极面对明天的动力,是生活中一份独特的期许,是人生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塔莎奶奶从小便希望活在自然气味充斥的农场之中,她在15岁时便辍学,离开了原本触手可及的上流生活,可她感到莫大的欢欣与幸福,因为她确确实实地朝自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理想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可以为你抵挡一切直面而来的质疑与挫折,成为你最为坚强的后卫。塔莎奶奶不仅为了理想毅然选择农场生活,更甘愿为它而努力,而奋斗:她需要在清晨去古井中打水,她需要操持一整个农场的农活,她需要解决每一件细碎的家务,包括缝纫家人的衣服。这样的生活让她更为强大,更为享受。她为了这一如既往的理想,一点点靠近精神层面,在最后发现这份理想已浑然成为自己所有的精神支柱。

但是,能到达理想所在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仍是停留在为之奋斗,慢慢靠近的位置,但是,又如雨果之言:“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陶渊明挣扎于官宦与田居生活之间,渴求着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好社会,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以寄托心中追求,成为了千百年来诸多流离失所的心灵的故乡。金庸用他的笔墨开启了一个正气凌然的世界,侠客云集,正义当道,引起了数代读者的强烈共鸣。更有三毛,在美好的理想——与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破灭之后,她的生命一度陷入了莫大的黑暗,但在这之后,原本她对荷西全心全意的爱转变成了对撒哈拉这篇土地的人们的无限关爱,这是一次理想的改变,也是一次生命的转折。或许这是一次理想的升华,但这更是一次艰难的历练,所幸在最后,三毛的理想仍然活着,仍然是她强大的精神后盾,在撒哈拉的一片荒芜之中,她找到了理想的模样,通过文学作品寄寓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飞翔。

当今社会,是缺乏情感与精神的时代。一个人年过三十,却还是漫无目的,忙于碎片化的“充实”之中,用虚荣心填满自己,苟活于沥青般的光鲜艳丽中,当人们终于发现自己在下沉时,才发现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理想,却往往为时已晚。可在人们渴求着理想时,一面却又顾及贪恋着其他东西:例如金钱、成就、名利等。就似乐视的贾跃亭,在版权视频上他一时间达到了顶峰,并围绕其业务进行了多元化。他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却又没有止步于此,他涉足汽车、手机等竞争白热化的重资产行业,于是无限的欲望扭曲了理想,质变导致乐视的组织与执行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的贾跃亭一如众多普通人一样,迷失在了自己宏大的理想蓝图之中。

理想是人一生中的乌托邦,拼尽一身力气只愿目睹一面。正因如此,有的人放弃了理想,有的人迷失在追寻的道路中,只有坚持拼搏到最后的人才明白:理想究竟能否实现,早已并不重要。得之,我幸,若是无缘,也有所挂念,千思万绪化成一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高二(6)狄心悦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