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峰报

不道春将暮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4-19 16:20:23   点击数:


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当我读到了冯延已的《鹊踏枝》,想起了简贞的《女儿红》。

实话说,《女儿红》是我读的简贞的第一本书。当时痴迷于她咬文嚼字的用词造句,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于是便一口气买了她所有出版过的书与诗集。

《女儿红》,她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创作,它不像《水问》,是她少年时期的追问探索,不像《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在寺庙清修对人生的感悟,也不像《微晕的森林》,是她在把旅行比作人生的感叹。《女儿红》,只是她对不同女性内在世界的窥视、追踪、寻觅,撰写个中之壮丽与高贵。

第一次看时,只感叹她在《四月裂帛》中对文字的奇妙掌控。

她说,这么多年,我很幸运成为你最大的分享者,每次见面,你从不吝惜把你内心丰溢的声息,倾注于我的杯。像约书亚等人从以实各谷砍了葡萄树的一枝,上头有一挂葡萄,又带了些石榴与无花果来。你让我不至变成盲从的所知障者,你激励我追求无上自由的意志。你甚美丽,你一向甚我美丽。

感叹最后一章中她对情节的伏笔,像是内含深意的默片。

看过了她其它的书,知道她的风格是冷静自持,文笔是清新优雅。

记得初中时老师说过,成为诗人,先要有诗心,能感受到自然、人世的喜怒哀乐;其次要有诗眼,能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最后,最重要的是诗才,能把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让人感同身受。

她的表达能力极强,三言两语便直入人心。

她的思想丰富,何以日升月落?何以生生相惜,又死死相续?

她的情感细腻,因闲云享万事,随飞燕思万物。

于是看《女儿红》时,对她的了解深刻了许多。一个能写出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的作者,一个能写出聚是一瓢三千水,散是覆水难收的作者,文字已不是篇章的重点,情感才是。

四月裂帛。

再看四月裂帛时,幡然醒悟。

在往复的日子中,到最后我们了解了所有人,却唯独不了解自己。

我们在别人的生活中,找寻自己的影子,用这些影子填满自己的生命,却忘了自己手上的开关,可以照亮所有角落。

没喜爱和疼痛的字眼,却仍铿锵有力。

而《女儿红》的其他篇章,花影、叶凋、聚散。

若能澄心净耳听,万籁俱寂亦是韵。

这是她给我最大的感触。

自然的声音,隐于城市之下,车轮声与喇叭声是历史最悠久的二重奏。

也许我们该相信,有随缘不变的坚持,有如初日之光般的梦想,有如矿出金的被洗练的女子。

没有一个人不是独自收拾自己的足音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感谢那些故人投下的深深倒影,与脑海中的历历春景。

如果,如果什么都没有,

那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

让懂得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

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

这就是她,简贞。这也是她的书《女儿红》,也不只是《女儿红》。

                                                               

高二(3)班  周至颖

 

上一条:
下一条: